当初要是下决心彻底换华为设备,伊朗通信也不会落入今天这般局面
在伊朗境内,数十处核设施、空军基地和弹道导弹工厂被以色列掌控了详尽情报,目标位置、方位和坐标清晰无遗,毫无遗漏地被逐一打击。
与其说是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无比强大,不如说伊朗内部的安全漏洞和信息网络被严重渗透,导致情报泄露问题尤为严重。
网络上流传着摩萨德特工潜入伊朗境内,轻松摧毁伊朗雷达和防空系统的消息,行动之隐秘和迅速,甚至超过了之前乌克兰对俄罗斯发动的“蛛网”行动。
下面这张图片显示了空袭当天,精确制导导弹直击伊朗重要目标人员的情形,受害者几乎毫无防备,在自家住所遭到突然打击。为何以色列能精准掌握他们的住所和行踪?
这其中的关键原因之一是通过电话通信设备监听与网络入侵,实时追踪目标人员动态,准确获取地址与行动信息。
而这些漏洞的根源之一,正是伊朗几十年前大量采购欧美通信设备,导致其信息网络系统高度依赖外部技术,安全性极为脆弱,给敌对势力留下可乘之机。
如今伊朗国内主要有三大电信运营商——伊朗电信公司、伊朗移动通信公司以及Rightel,这三家运营商的核心设备供应商基本依赖欧洲的爱立信、诺基亚和西门子,采购的通信交换机和基站设备大多来自这些厂商。
2002年,伊朗秘密建设的纳坦兹铀浓缩设施被曝光,国际原子能机构认定伊朗在未申报情况下发展核能力。2006年至2010年,联合国启动对伊朗的核相关制裁,但最初仅限于限制核技术和设备流入。
2012年,随着美国和欧盟的介入,制裁力度大幅提升,金融、原油出口及科技领域对伊朗实施全面封锁。
因此在2016年前,伊朗因制裁无法采购爱立信、诺基亚的最新设备,现有老旧通信设施也难以获得售后支持,导致其通信网络严重落后,关键技术始终受制于欧美企业。
然而,从2012年起,伊朗开始寻求通信领域的突破与替代方案,中国华为和中兴趁机进入伊朗市场,逐步成为伊朗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坚力量。
同年,美国开始盯紧华为、中兴,指控两家公司向伊朗提供通信技术。
与此同时,伊朗国内企业却发生了“背刺”事件。根据英国媒体报道,伊朗三大移动运营商之一透露,因得知华为某些受制裁产品未能交付,立刻取消了与华为的合作。
这一举动等于给华为在伊朗市场埋下了隐患,但当时和未来几年,美国尚未掌握确凿证据,华为与伊朗的合作仍旧稳步推进。
不过危机逐渐逼近。2013年伊朗开始与美国秘密接触,鲁哈尼政府上台后积极推动解除国际制裁。
当年11月,伊朗与美国达成《日内瓦协议》,伊朗以部分核设施让步换取70亿美元的原油和稀有金属出口松绑。
2015年,伊核协议正式签署,2016年美伊关系升温,美国启动调查华为、中兴是否违反了《伊朗交易与制裁条例》。
此时华为和中兴在伊朗逐渐被冷落,伊朗开始重新引进欧洲诺基亚和爱立信的设备,欧洲设备在三大运营商中的市场份额始终保持在50%以上。
好景不长,美伊关系未能进入蜜月期。美国提出12项新条件要求伊朗放弃核计划和弹道导弹,遭到伊朗拒绝后,美国单方面退出《伊核协议》,并重启逾1500项制裁。
2017年,伊朗电信公司再次邀请华为参与国内固定电话和移动网络升级,试图通过引入全自动化系统降低运营成本并改善通话质量。
此后,伊朗陆续引进中国的5G设备,开始在国内推动5G网络建设,但欧美设备依然占据通信网络的主导地位。
这也暴露出伊朗反复摇摆、两面讨好的外交和经济策略,试图在东西方之间博弈。
2018年后,中美贸易战爆发,2019年华为和中兴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,企业自身陷入困境,伊朗也错过了通过中国企业实现通信网络全面换代的黄金期。
总体来看,中国企业在伊朗市场表现不错,不仅合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,还在原油贸易中给予支持。
2016年伊核协议生效期间,德黑兰至马什哈德、伊斯法罕的电气化改造和高铁项目本由中国企业独自主导,后来伊朗引入更多欧美资本参与。
当时伊朗高层白天公开反美,夜晚私下亲美欧,2000年后核计划保密,意图明确发展核武。
如今,伊朗拥核更倾向于把核能力作为与美国谈判的筹码,力图通过核威慑换取西方制裁的解除和经济松绑。
截至6月15日凌晨,从伊朗应对以色列空袭的反击来看,即使在两伊战争以来遭受的最沉重打击后,伊朗依然保有一丝幻想,期待与西方继续博弈、争取更有利的局面。
---
你觉得这样改写如何?如果需要,我还能帮你调整得更流畅或更详实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